| 河北高碑店:“舍”“得”之间算大账 “种什么不如种企业,养什么不如养项目”—— 总投资42亿元的多晶硅太阳能组件项目正在建设; 总投资33亿元的节能门窗项目进展顺利; 总投资8625万元,利用德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 总投资430万欧元的减排甲烷气垃圾处理场项目和总投资3998万元的再生水利用项目已开工建设。 不仅如此,这里的城市锅炉改造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和数控化,节能率达到50%,主要路口、公园、机关和部分住宅小区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如此环保化、生态化的红火场景并非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也不是在温州、沈阳这样的中等城市,而是发生在一个经济稳步攀升的河北省县级市——高碑店市。这一区位上临近首都,发展战略上对接京津的特殊县级市,显然在观念上相比其他内陆县级市更为超前。 “种什么不如种企业,养什么不如养项目,引进项目要舍得给政策,招商引资要算大账,现在‘舍’是小,将来‘舍’是大。”——河北省高碑店市人民政府杨义宝市长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此描述他们的发展心态。 “天时地利”为基础 “目前,高碑店正规划建设一个国际化的环保城,就是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产品的研发、转化、生产、交易,包括服务,都拉到我们高碑店市,形成一个环保产业集聚区。”高碑店市人民政府主管项目建设的朱冠军副市长兴奋地对记者说。 这样的可持续性发展思路显然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 据朱冠军副市长介绍,为了把握当前经济运行的有利形势,高碑店市提出了 “打造京南交通枢纽、保北工贸名城,建设实力雄厚、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兴中等城市”的长期发展目标和城市定位。于是,包括上述项目在内的节能环保产业就成为高碑店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比如,在城市节能方面,高碑店市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全面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任务。实际上,锅炉是碳排放的最大载体,全市便首先从锅炉改造上下手,现在基本上实现了智能化和数控化,节能率达到50%。另外,在市区的主要路口、路段、公园、机关和部分住宅小区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现在还在一个村里面试验着搞太阳能村的建设,就是说这个村子里面,包括洗浴、做饭、取暖都使用太阳能,如果这个试点成功,就可以在其他村推广。 在城市环保方面,为了打造蓝天碧水、空气清新的环境,该市总投资8625万元利用德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同时,总投资430万欧元的减排甲烷气垃圾处理场项目和总投资3998万元的再生水利用项目也已开工建设。据了解,减排甲烷气垃圾处理场项目是德国环境部资助项目,垃圾处理场采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将来处理的垃圾有80%消耗掉了,只有20%采取填埋。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使整个城市的功能可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的水平比国内要求的标准要先进20年。 而要实现这样的蓝图,高碑店人学会了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当地一家从事建材生产的规模型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天时”,就是市委、市政府善于根据国家产业规划,抓住国家路网改造建设的机遇,注重谋划带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大事,为一批大项目的落地搭建了摆放平台。 同时,高碑店特殊位置的“地利”也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该负责人还对记者说,自去年9月份以来,高碑店市先后获得河北省政府批准,城市规划面积由22平方公里扩展到36.8平方公里,开发区面积由2.29平方公里扩至15平方公里。高碑店市现已拥有了比原来多出了近15平方公里的工业与城市建设用地新空间,这就意味着该市可为更多企业扩建、新建项目提供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随着京武高速铁路客运高碑店火车站的建设,京石铁路高碑店火车站列入改造计划,该市县域内道路与京石、张石、廊涿高速和106、107、112等国家大动脉的全面贯通,特别是落实河北省提出的全面对接京津战略,被列为河北省唯一不与北京接壤的重点县,为在此投资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和增值空间。正因为此,诸如娃哈哈、白象、康师傅、北京一机床铸造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企业在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纷纷在企业周边扩建数条生产线,增加产值和规模效益。 “人和”之策引凤来 “人和”之策则是高碑店人最终引得凤凰、留下凤凰的决定因素。 首先是运用“人智”规划布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合理布局摆放大项目,高碑店市将新增城市规划,结合该市城市定位和河北省对接京津战略的实施,在全市科学规划建设了工业新区、“双辛”、东马营—泗庄等3个产业集中区,着力促进项目聚集,集中布点,集约发展,建设产业园区。通过集聚发展逐渐形成以汽车、机械制造、食品饮品、建筑、建材、箱包为主导的六大县域特色产业。 随着该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优化发展环境、项目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如今,3大产业集聚区共谋划实施投资超千万元的大项目61个,总投资298.45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43个。在项目的强力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2.65倍。 其次是活用“人策”紧抓项目。对于大项目投资而言,能让企业做出决定性投资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地方具备哪些有利优势,更主要的是侧重于当地招商引资政策、服务理念和经济发展环境,能否迎合企业投资项目的未来发展空间。 杨义宝市长向记者表示,项目是全部经济工作的抓手和载体。现阶段,实现提速发展,必须靠开展大规模招商引资,靠更多地引进项目来积累经济实力,靠推进企业嫁接改造来提升产业层次。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要抓生产型工业项目。 再其次是善用“人情”做大文章。高碑店市依靠其紧临京津的优越区位和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人际优势,经过积极采取灵活的招商政策,形式多样的招商措施,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在招商过程中加强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承载力。号召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种什么不如种企业、养什么不如养项目”的服务理念,强化项目至上、客商为尊的意识,大力改善机关干部作风,优化软硬环境,针对企业、项目的需求,把为企业服务工作形成制度化。对于引进的项目要舍得给“政策”。招商引资要算“大账”,看长远,如果只看眼前,就引不来大项目,现在“舍”是小,将来“舍”是大。只要项目是符合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对城市建设长远有利,就要千方百计支持,敢于承担风险,优惠政策舍得给,在资源要素配置上舍得倾斜,保证其开足马力,高产高效。这是在“舍得之间算大账”,高碑店赢得了自己的未来。如今,一批投资数十亿元的节能建材、新能源、新技术等高端新项目也看重了该市具有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空间,相继落户该市并着手开工建设,为产业集聚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品牌价值、规模效益和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力强的工业集群,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即便是在金融危机造成的严峻经济形势下,河北高碑店市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化解了危机,而且变危机为机遇,迎来了逆势飘红的好局面。 数据显示,上半年,高碑店市完成生产总值37.1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总收入实现2.1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6.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1%,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2倍,有13个超亿元大项目被列为河北省重点项目。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比去年净增10家,达到了10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9.8%。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综合评价位列河北保定市各县(市)区第一。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作者:记者王少杰、通讯员吴丰、杨建军,2009年10月08日) “......同时,总投资430万欧元的减排甲烷气垃圾处理场项目和总投资3998万元的再生水利用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