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东莞37座污水处理厂将于明年上半年全部建成。 广东省东莞市37座污水处理厂明年建成(图)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7月18日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东莞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37座污水处理厂明年上半年全部建成。其中,29座污水处理厂年底投入运营。 截至去年底,东莞市已先后建成污水处理厂8家,并投入试运行。它们是塘厦林村、塘厦石桥头、长安三洲、大岭山、东城牛山、凤岗竹塘、桥头、清溪长山头。 短期内4个项目无法开工 目前,在建的21家污水处理厂中,石碣沙腰、高埗、寮步竹园等3家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将于8月份投入试运营,其余18家预计到今年底也可基本投入试运营。到今年底,累计将有29家污水处理厂相继进入运营管理阶段。其余的8个项目中,“最迟也会在明年上半年建成。”东莞市副市长梁国英说。 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望洪、清溪厦坭、虎门宁洲、虎门海岛4项工程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工作;南畲朗项目因生态园规划调整,刚完成重新选址;石龙红海、企石2个项目因规划调整正在进行规划编制;长安新民项目因用地涉及填海尚未落实。短期内这4个项目无法开工。 据了解,这37座污水处理厂全部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运营期(含建设期)25年。目前,已建成的8家污水处理厂中,现已完成7家厂的履约检查工作,余下的桥头污水处理厂履约检查工作也将于近日完成。 “针对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东莞市环保局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设立试运行和环保验收‘绿色通道’,实行随报随批,最大限度为污水处理厂的试运行和环保验收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市环保局局长袁绍东说。 建好截污管网确保污水量 “最重要是做好两项工作,保证入厂污水量和按时足额支付运营费。”梁国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某个镇的污水处理厂建成了,省里检查组来检查,但在现场却看到流入的污水很清。一问之下才发现,原来由于配套截污管网没有建好,只能收集到很少的污水,当时的污水还是从其他河道用泵抽送到污水处理厂的。 “出现入厂污水量不足的情况,很大程度原因在于我们的截污管网建设。”梁国英表示,如果污水处理厂设计的污水处理量是5万吨,但是实际入厂的污水量才2万吨,那只达到40%的处理量,剩余60%的处理量在闲置。他强调,各镇街一定要采取措施做好截污管网的建设,确保入厂污水量。 运营费用市镇财政对半分 污水处理费用是支付污水处理厂运营的主要经济来源,对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营起着决定性作用。梁国英在会上要求,各镇街要做好污水处理费用的征收工作,尽量做到专款专用,避免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 “污水处理厂运营费按市、镇财政五五比例来负担。”梁国英对参加会议的各镇街代表说,市财政优先在征收上缴的污水处理费中统一支付,再与镇街结算。各镇街将运营费列入到本级财政预算,镇街污水处理费用收入不足以支付的,由本级财政统筹安排解决。 污水处理不达标将作处罚 会上,梁国英向参加会议的BOT公司代表直言:“达标处理的,我们不会少给钱;但如果运营指标达不到协议要求的,我们就要扣BOT公司的费用并作出处罚。” 据了解,项目公司超过BOT协议要求的处理量处理污水,超量部分按协议价格核算一并支付。项目管理和运营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将按照协议扣除相应费用,并对项目公司进行处罚。目前,已有塘厦林村、石桥头2家污水处理厂收到首期运营费,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支付工作待完成环保验收后将陆续展开。 名词解释 BOT模式 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来源:信息时报,作者:记者聂奇文,上海供排水项目网胡旺云编辑,2008年7月18日)
|